风灵:经济学的科学主义诅咒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灵 Author 风灵之声
经济学的科学主义诅咒
文|风灵
奥派经济学家米塞斯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,精辟地阐明了自然科学与人类科学之间的差异,他说:“你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,它会沉下去;你把一根木棍扔进水里,它会浮起来;但如果你把一个人扔进水里,那么他必须决定沉下去还是游泳。”
在这个例子中,石头或树枝没有思想,没有意志,它们的运动方式完全由外部条件所决定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些客观的参数,比如外力大小,运动物体的质量大小等,就可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,得知物体的状态,并预测其后的发展。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测不符,那要么是因为测量不准确,要么漏了某个参数,要么是据以计算的公式有问题,等等,都是技术性的原因,而不可能是因为石头或树枝存在某种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在“思想”。所以人们会说,自然科学就是“测量和计算”。
然而,人与此不同。人被扔进水里,是由他自己来决定是沉下去还是游泳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存在几个层次的问题,首先,人的行为受客观条件的影响。如果没有被扔进水里,这个人就不用决定是沉下去还是游泳。而且除非他会游泳,否则就没有游泳这个选项,他只能听天由命地沉下去。其次,如果存在不同的选择,行为人本人需要做出决定,决定他自己的行为,而不是由外部条件决定。这是人与石头或树枝最根本的不同之处;第三,造成这种选择的情势本身,可能也是人的行为的结果——这个人是被另一个人扔进水里的。人的行为不但是在约束条件下选择,还可能创造或改变自己或他人的约束条件。
近代以前,自然科学不发达。人们通常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都解释为神的旨意,闪电是众神之怒,季节的变化是上帝的安排,人的命运由上天注定,也就是说,都来自于一种拟人化的神秘意志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没有严格的区分。
近代以来,自然科学通过清除自然现象的拟人论解释而变得成熟。不再是诉诸于神灵的目的和计划来理解这些自然现象,而是通过找到现象背后的物理学规律,科学思想由此得以发展进步。
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改进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,这也促使人们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,然而,这恰恰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根本不同。
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,如研究石块和树枝那样,是把人的行为分解为可以客观测量的各种参数,建立模型,推导公式,进行计算,试图以此来把握人的行动的“客观规律”,从而可以准确地解释和预测。然而,如开篇米塞斯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,这忽视了人的主观性。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中,这种主观性要么不存在,要么由客观条件所决定,要么可以从外部测量。
吊诡的是,在这种“科学主义”的视角下,人的行为是被决定的,而非人自主决定,这其实与古代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神决定有异曲同工之处,然而却披上了一层现代科学的外衣,从而更具有迷惑性,更难以被质疑。科学家们,或者说经济学科学家们,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。他们推销的是这样的理论:只要改变几个外部参数,就可以决定他人的行为,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。经济学成了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社会控制学,这其实是计划经济和各种干预主义经济政策的思想根源。
不幸的是,由于科学主义在社会科学家的头脑中根深蒂固,他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,从而误把危险的进展当做是真正的进步。由于社会科学面对自然科学时,存在一种自卑情结,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影响。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家们尴尬地模仿适合研究自然的那些方法,因为他们害怕被指责所从事的思想事业是非科学的。科学主义实际上阻碍了科学进步,这是20世纪社会思想的一大难题。
理智的学者早已发现了这种科学主义的问题所在,并提出了严重的警告。比如,肯尼斯·博尔丁就担心,在理解我们所处的混乱的社会世界时,数学建模的完美精确将不像不太精确的文学方法那么有效。哈耶克则直言不讳地批评,科学主义的道路会导致对人和社会的错误认识,会给人们这样的印象,即社会科学可以成为社会控制的有效工具。
实际上,当我们从社会科学中清除了目的和计划时,我们已清除了研究的主体。一个人不是石头,石头不能和我们说话。意图和意义这类的概念在自然科学中不起任何作用,但它们是社会科学的实质。社会科学采用自然科学那种简单的方法论,只会失去它最初打算探索的现象世界。
在社会科学中,不能仅仅从外部来观察社会秩序。社会中的行为者对意义的解释贯彻始终,而社会秩序是由“一些参与者带入其中的意义结构”所维持的。任何阻碍我们进入这个社会意义世界的“科学的”方法,最终都破坏了科学事业。纯粹的外部主义观点可以保持逻辑一致,但它隐藏了社会生活中最具人类特征的观点。另一方面,纯粹的内部主义观点会否认他人的社会现实,否认我们生来就处于一个社会世界之中,这个世界从出生开始就限定我们、塑造我们的事实。
因此,经济科学作为人类科学,必须为人的主观性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留下足够的空间。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更准确的测量,更精致的模型和更复杂的公式加以消除的。当然,人类科学既然能称之为科学,必然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。理解和研究主观不确定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,应当始终是人类科学最核心的任务所在。
本文首发《深圳特区报》理论版,有修改。
▍延伸阅读